找到相关内容26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禅商”的文化指向

    《企业家的精神》一文中作了一个颇有意思的中西超越精神的对比: 韦伯说的企业家的那种“敬业精神”,源于这些人感到有一种“神召”,也就是上帝的召唤下,我要去谋取利润以证明自己的价值。于是赚钱...精神,是一种超越了身家性命追求的对利润的热爱。我们中国企业的敬业精神,说实在的,只是从光宗耀祖的超越方式里面带出来的,一个企业家做得好了,他在家乡就光宗耀祖,到省里面,他就会被选为人大代表,再走“修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3184592.html
  • 黔南第一山——黔灵山、弘福寺

      弘福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北的黔灵山上,距市中心约1.5公里。为赤松和尚(1634-1706)于清康熙十一年(1672)所创建,当时称为"宏福寺"。赤松,俗姓韩,法名道领,号赤松。   赤松初创寺院,土地由信士罗妙德等人"施舍",他盖了一间茅蓬住在里面,敬业精神感动了当地的地方官员,在他们的支持下,建成僧寮、大雄宝殿及山门。不久又购置数百块田产,年收租1200石,常住僧众三十人。寺院和僧众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弘福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5/0857119632.html
  • 44岁工程师无1分存款 死后仅留20年捐款单据

    永远都生活节俭、勤恳敬业、纯正做人。什么吃喝玩乐、乌七八糟的东西他从不沾染,他也有业余爱好,却透着清雅:下围棋,他是三门峡地区数得着的高手;游泳,他是单位里的健将;学外语,他是厂里通晓世界语的第一人,他...

    佚名

    |存款|捐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15572527529.html
  • 方兴未艾的台湾佛教图书馆

    敬业精神,曾一次次地感动著我们,自衍法师就是其中之一。  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创建于一九八二年,馆藏图书三万余册,以佛学书籍为主,非佛学类图书以文史哲众主。馆藏富有特色,有图书、期刊  、贝叶、缩微、...

    文志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4740156.html
  • 初步探讨当代寺院的道风建设

    佛法的兴衰,其因素关键取决于僧团内部的道内状况,假如信仰淡化、戒律松驰、管理松懈,自由主义滋长、拜金主义泛滥,知识匮乏,世俗化倾向,缺乏做人起码的敬业诚信,缺乏做一个僧侣起码的道德素质,严重的败坏了我们...

    中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4146053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知足常乐

    的“敬业精神”。   这是一个张扬的时代,热门话题,流行时尚,抢手职业,最新潮流,在社会的喧嚣热闹中,许多人失去了自我。一般人总是相信,当自己置身于热门行业、职业、话题时,就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0646687.html
  • 天台佛教音乐

    天台山佛教音乐实验乐团”,积极组织参与重大佛事活动和国际交流。   省里和县里的一些音乐工作者,对守望和发展天台的佛教音乐孜孜以求,敬业奉献,他们记录、录制、整理了不少佛曲赞颂,成为忠实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595497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华严宗祖庭陕西华严寺今后的发展走向

    侵蚀下,出现信仰危机,导致社会风气急速下降,各行各业少有敬业精神,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。要是寺院这快让人们去除心理疾病的人间净土,在沾满铜臭的情况下失去清净的本质,社会危机可想而知!  华严祖庭住寺僧众的...

    淳如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0955853.html
  • 牛慧霞:佛教与和谐社会

    爱;爱祖国、爱人民、爱集体;爱他人、爱自己、爱自然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“爱国守法,明礼诚信,团结友爱,勤俭自强,敬业奉献”中的每一个规范,哪一个不是充满了爱呢?正如一首歌中所唱:“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,...

    牛慧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03159168.html
  • 佛教文化与和谐山西

    减少犯罪腐化的社会现象,促进诚信敬业的风尚,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。只有提倡佛教信仰,使人们精神充实,始终保持清晰的思想觉悟,自觉遵守社会公德,主动承担社会义务,而社会自然和谐有序。山西佛教有史以来没有...

    果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25659312.html